数字化是推动长江文化创新发展的关键抓手。在数字时代构建长江文化的新形态,对于塑造长江认同、增强文化自信、激发文化创新、推动文明互鉴有着重要价值。2024年6月25日-7月24日,由南京艺术学院主办的2024江苏省艺术基金资助项目《长江文化数字化设计创新人才培养》在南京市鼓楼区北京西路74号南京艺术学院举办。
2024年6月27日下午,南京投石智能系统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峰峰,受邀走进南京艺术学院,为参与2024江苏省艺术基金资助项目《长江文化数字化设计创新人才培养》的学员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讲座——《数字技术赋能长江文化传播》。
此次讲座在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1楼101报告厅进行。孙峰峰董事长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南京大学AI美育、气韵再生AI绘画大模型、软件AIGC拍照类产品等前沿技术,以及AI技术在当前的发展现状。他强调,艺术与科技的结合为长江文化的传播与创新提供了无限可能。
投石“气韵再生AI绘画大模型”集成了深度学习技术与神经网络算法,由南京大学艺术教育工作者们担任人工智能大模型素材投喂与标注指导的工作。经过精细的算法优化和海量数据的训练,它已具备高效、精准地生成特定风格的艺术作品的能力。其核心架构为一个多元化的LoRA模型资源库,融合了吴门画派、元四家、扬州八怪、法国印象派、后印象派、浪漫主义等多种经典艺术风格,并实现了对这些风格的精准模拟与再生。
作为气韵再生AI绘画大模型的最新应用成果,“AI与中法视觉文明互鉴”新媒体艺术展以中法艺术史上的重要画家、美学以及艺术事件为灵感,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训练出中国和法国画家的AI大模型,实现了两国艺术家在时空上的交流与碰撞。在展览中,观众可以看到宋朝的范宽、清朝的王翚用他们的笔触描绘出法国的阿尔卑斯山和比利牛斯山脉,而法国的雷诺阿则用他的色彩捕捉了玄武湖莲花的韵味。
在讲座中,孙峰峰还分享了艺术与科技的方法论,以及装置艺术的创作过程。他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为学员们提供了宝贵的见解和启示。
为了让学员们更加直观地了解数字技术在长江文化传播中的应用,孙峰峰还带来了几个优秀
案例。其中,2010年上海世博会山西省馆的数字化展示、ACSEE国际数字艺术大赛的举办,以及“心不动”装置艺术作品的创作,都充分展示了数字技术在文化传播中的独特魅力和巨大潜力。
最后,孙峰峰介绍了
投石科技与南京大学联合开展的AI美育训练营。其核心目标是通过科技教育实现科技平权,让学生们以及更广泛的群体深入理解并有效运用人工智能技术。项目规划全面而深入,不仅包含了精心设计的课程内容,还涵盖了技术培训、实践操作和艺术创作等多个环节,形成了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完整教学链条,激发学生探索人工智能在艺术创作中应用的热情和创造力。通过AI美育训练营,学生们在艺术创作和技术应用方面获得了实质性的进步和丰富的成果。
高校合作
案例
孙峰峰董事长与于西老师交流
讲座现场学员与孙峰峰董事长交流
问答环节:
学员提问环节
学员张明明:
孙总您好,我经常遇到一些毕业展以及数字媒体艺术展览到后期设备没有办法进行互动,或者维护起来非常不方便,那投石这么多年的商业项目积累过程中,是怎样从前期策划,中期实施和后期维护三个阶段来避免这种问题的发生?有没有经验可以分享一下?
孙峰峰董事长:在实践中,我们深入探讨了如何在项目管理中有效避免资源的过度使用,这涉及到了材料、维护和预算等多个方面。我们认识到,为了达到这些目标,必须综合考虑设备的限制条件、成本控制以及自动化功能的实现。跨专业合作也十分重要,通过提供培训机会,鼓励团队成员学习不同领域的知识,从而拓宽视野和提升能力。最终,我们呼吁所有参与者关注并理解各种创作方法论,以便更精准地实现项目目标。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希望能够在保证项目质量的同时,优化资源使用,提高效率。
学员张明明感悟:作为数字媒体艺术创作者,不仅仅要思考如何表达想法,使用怎样的形式和技术来表达,还要切实考虑到作品创作所需要的硬件以及预算的问题,落地的时候可能会发生的问题,这些都要在设计阶段就考虑到并解决掉,不能只关注内容的创作,导致后期产生一系列麻烦。
此次讲座不仅为学员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也进一步推动了长江文化数字化设计创新人才的培养。南京投石智能系统有限公司将继续致力于数字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为长江文化的传播与创新贡献更多力量。
孙峰峰董事长与南京艺术学院教师合影